6月6日下午,温州朔门街区的七枫巷里迎来了一群“洋学生”。来自德国、苏丹、乌兹别克斯坦、韩国、喀麦隆等国家的近30名温大留学生汇集在温州民俗文化会馆,留学生们在这古色古香的江南古民居内,感受着“吱嘎”响的门板、精致的雕花窗和厚重的青石砖,以及屋室里主人从各地“淘”来的旧式家具,仿佛穿越回了百年前的温州。会馆女主人潘女士热情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洋学生”介绍会馆中件件珍品背后的故事:“门当”和“户对”;民国时期的木柜;设计别致的梨木雕花床,还有挂在门上的温州特色的蓝夹缬门帘。来自外语学院的中西节庆策划工作室的吴宇东等同学积极地做起了翻译,也借此机会向留学生们介绍了端午的来历和小典故。
为了迎端午,让留学生们好好体验一把温州人过端午的风俗。潘女士和会馆里的工作人员特地准备了粽叶、糯米和蜜枣,教留学生们包粽子。看起来简单,包起来可不容易,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包出了一个个“洋”气十足的粽子;除了包粽子,还有学习编制蛋袋,学生们站在会馆的庭院里,头顶上是各色的油纸伞,跟着老师把彩绳一股一股地编织起来,来自喀麦隆的学生施达编起蛋袋来一点也不马虎,连老师看了都竖起大拇指点赞。

最精彩的环节是最后的“撞蛋”游戏,温州人小时候端午必玩儿的游戏,“洋学生”们津津有味围在一起,即使是围观的学生也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大家都玩儿得不亦乐乎。
在活动的最后大家纷纷拍照留念,想把这个别致的文化会馆的一花一木记录下来,细心的潘女士还为“洋学生”们准备了幸运红手绳和粽子作为纪念品,学生们连连称谢,对能有机会这样近距离的感受当地文化习俗表示非常开心,希望能再有机会体验不一样的中国文化。
这个学期即将接近尾声,温大国际合作学院汉语推广教研室已经开展了参观民俗博物馆、江心屿语言实践、汉服文化讲座等等各类语言实践活动,为了让来温的留学生更好的了解温大,了解温州,了解传统的中国习俗文化。温大的汉语推广教研室以“做中学,玩中学,学中乐”为理念,一改传统语言课堂上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在教室以外的“第二课堂”,强调实践操练,语言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输入并重。改革后语言实践课程的加入使汉语课堂更加生动,教学效果明显,受到留学生的一致好评。